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2-06-04 作者: 教师投稿 来源 : 教师推荐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 .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 .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是为说明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 .文章提到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B .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使传统的活动方式和相关的事物,详尽而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学的海洋中。
C .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 .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促进了传统节日习俗的保存。
1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
故选B 。
2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没有对比,仅为举例。且举清明与中元节的例子是为说明有些传统节日与文学的原初思考相似;七夕节的举例是为说明该节日与文学生产共生。
故选B 。
3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直接引发”错,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
B.“ 使传统的活动方式和相关的事物”错误,应当是“使传统的过节的活动方式和相关的事物”;
C.“ 完全”过于绝对。结合“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分析,“完全”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